三国志英杰传吞食天地:那盘磨花了边的卡带,是我的整个江湖
说真的,现在的小孩可能很难想象,一块巴掌大的灰色卡带,能藏得下一整个烽火连天的时代。我说的就是《三国志英杰传:吞食天地》。这名字现在念起来,舌头都有点打结,带着一股子九十年代特有的、不管不顾的直白和霸气。那时候的游戏标题,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儿都堆上去,什么“英杰”,什么“吞食天地”,听着就带劲,让你觉得这盒卡带里装的不是游戏,而是一个沉甸甸的、等你亲手打开的天下。
我的那盘卡带,是跟同学用一整套《七龙珠》换来的。封面是刘备关羽张飞,印得有点模糊,颜色也溢出了边界,关羽那张红脸都快跟背景融为一体了。可就是这粗糙的画面,却让我盯着看了足足一下午,仿佛能听见战马的嘶鸣和将士的呐喊。插进红白机,按下电源键,“滴”的一声之后,那段如今听来简单得有些寒酸的8比特音乐轰然响起——对我来说,那就是堪比贝多芬交响乐的、出征的号角。
这游戏,可真不是个“善茬”。它不像现在的游戏,有贴心的新手引导,告诉你下一步该干嘛。它就把你扔在那个巨大的地图上,自生自灭。我操纵着那个小小的刘备像素头像,在中原大地上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。第一次在野外碰到黄巾军,我连阵型都没摆好,就被张梁兄弟一波带走,看着“全军覆没”四个字,我愣在电视机前,心里那叫一个憋屈。这游戏里的敌人,狡猾得像泥鳅,强大得像山峦。你得算计,得存盘,得反复读档,有时候为了打过一场仗,能折腾一晚上。
但你说怪不怪,正是这种“折磨”,反而让胜利的滋味变得无比甘甜。我还记得在徐州之战,被曹操的虎豹骑冲得七零八落,试了无数次都过不去。后来我灵光一现,让关羽带一队轻骑兵绕到后方,去劫粮草。当屏幕上出现“敌军粮草尽毁,士气大降”的字样时,我差点从地上跳起来!那种凭借自己绞尽脑汁想出的策略,最终以弱胜强的感觉,简直比考了一百分还痛快。这游戏里的每一个城池,都不是随便打下来的,那都是用无数次失败和灵光一闪换来的,是真正属于“我”的疆土。
而且,它有一种特别的“人情味”。虽然画面简陋,对话也就是简单的几句,但它愣是把那些历史书上的名字给演“活”了。关羽的傲,张飞的莽,诸葛亮的算无遗策,在你漫长的征战旅途里,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图标,而是与你同生共死的伙伴。当赵云单骑救阿斗,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时,那个小小的像素身影,在我眼里却无比高大,仿佛能听见他的喘息声和敌人的惨叫声。你会为关羽的败走麦城而扼腕,也会为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而神伤。这哪里是在玩游戏,分明是亲身走了一遭波澜壮阔的三国。
现在回头看,它的系统确实简单,画面更是被如今的高清大作秒成渣。但不知道为什么,后来我再也没玩过哪款三国游戏,能带给我当初那种纯粹的投入和感动。是游戏变了吗?还是我变了?或许都有吧。那盘磨花了边的黄色卡带,连同那个夏天风扇嗡嗡的响声,和电视机屏幕前的专注,一起被封存在了记忆里,构成了我对“三国”最初、也最深刻的想象。
那不仅仅是一个游戏,那是我少年时,亲手触摸到的一个英雄梦。